“鋼鐵去產能”在曲折中前行

作為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之一,鋼鐵去產能在曲折中前進。在這一過程中,鋼鐵價格持續走高推動企業盈利狀況改善,與此同時,價格上漲帶來的復產潮也曾一度打亂去產能的步調。

   今年年初,鋼鐵行業設置了化解4500萬噸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11月,國家發改委表示,這一目標任務已提前超額完成。

   2016年,處于去產能過程中的鋼鐵行業不斷吸引著金融界的眼球。東北特鋼從債券違約至進入破產程序,寶鋼、武鋼兼并重組,債轉股大幕重啟……2017年,去產能將進入攻堅之年。可以說,只有在國企改革、去杠桿、“僵尸企業”出清、轉型升級等行動的一致配合下,去產能才能體現出實實在在的效果。

   鋼鐵行業扭虧轉盈

   近日,多個省份發布了各自2016年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情況的公告。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河北、山西、遼寧、河南等26個省份宣布提前或是超額完成2016年的去產能任務,合計退出煉鋼產能7271萬噸。

   其中,河北去產能規模居首,截至11月底,僅河北就去除煉鐵產能1761萬噸,涉及高爐33座;去除煉鋼產能1624萬噸,涉及轉爐24座。黑龍江、遼寧、江蘇緊隨其后,分別去除煉鋼產能610萬噸、602萬噸、580萬噸,其中江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8%。

   在去產能等多重因素推動下,2016年鋼鐵價格經歷三輪上漲。今年上半年,鋼鐵市場經歷過山車似的行情,價格在春節后出現暴漲,持續上漲兩個月,漲幅超過1000元/噸,隨后又出現斷崖式下跌,5月份跌幅幾乎超過1000元/噸,再回前期低點。而在下半年,鋼鐵市場保持穩健增長,下半年前兩個月價格持續上漲后維持了兩個月時間的平穩態勢,從10月開始重拾漲勢。

   價格的快速上漲使得鋼鐵行業扭虧轉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重點鋼企1月至9月盈利合計人民幣251億元,而2015年同期虧損額則為221億元。與此同時,重點鋼企的債務情況也隨著鋼企盈利的全面好轉而有所改善,資產負債率小幅下降到69.6%。

   記者梳理上市鋼企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35家鋼企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其中,寶鋼股份、鞍鋼股份和河鋼股份分別以凈利潤55.98億元、9.77億元、9.33億元排名前三。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李新創表示:“盡管2016年鋼價大幅回升,但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仍沒有實質性恢復,還有27%的鋼企處于虧損狀態,行業銷售利潤率剛過1%,遠未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因此明年去產能力度和決心不能動搖。”

   去產能不可能給所有企業帶來效益。業內人士提醒,鋼鐵企業要想取得好的經營業績,必須通過市場競爭、轉型升級來實現,絕不能坐等去產能帶來效益。

   去產能曲折前行

   今年初,鋼鐵、煤炭去產能目標明確后,進度一度十分滯后。8月4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指出,截至7月底,鋼鐵行業去產能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47%,總體進度不理想,地區之間進展不平衡。少數地區對去產能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擔心去產能會影響經濟發展;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信心不足,辦法不多,存在畏難情緒;有的地區和企業因價格回升,去產能決心出現了動搖。

   隨著價格持續上漲,原有陷入停產、半停產的鋼企又開足馬力生產起來。業內人士表示,原本去產能的政策目標和市場方向是一致的,但隨著價格反彈,政策要求減量,市場卻刺激生產。且這輪價格上漲是鋼價自2010年持續下跌后的觸底反彈,與去產能正好處在交叉點上,給去產能目標造成很大阻力。

   11月14日,工信部公布《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年~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至1.5億噸,這與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的提法保持了一致。

   對于今年的鋼鐵去產能,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6)》稱,今年煤炭鋼鐵行業已淘汰并且擬淘汰的產能中,無效產能居多。以鋼鐵行業為例,煉鐵去產能計劃落實到企業的具體任務目標中,無效產能為2133萬噸,占比為54.2%;煉鋼去產能具體目標任務中,無效產能為5267萬噸,占比高達72.1%。

   李新創表示,“有些壓減的產能早就不參與市場競爭,員工也已遣散,是無效產能,壓減這樣的產能對提高產業競爭力、優化市場環境的作用微乎其微。重點和關鍵應放在地條鋼違規產能、僵尸企業低效產能上。”

   12月22日,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地條鋼”、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未批先建、邊批邊建鋼鐵項目兩起事件進行嚴肅處理和嚴厲問責。這是中央向社會發出的明確而強有力的信號,表明未來將在鋼鐵去產能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市場出清是做大做強的前提

   12月7日,寶鋼股份與武鋼股份雙雙公告稱,經證監會審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并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事項,獲得無條件通過。這意味著寶鋼與武鋼合并重組完成,鋼鐵行業集中度得以提升,行業無序競爭將有所改善。

   寶、武合并、東北特鋼破產拉開了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結構調整的大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認為,2017年隨著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的深入,中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結構調整步伐將加快。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此前發布的《中國僵尸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中指出,國內超過51%的鋼鐵企業是僵尸企業。國務院提出,下一步央企要鐵腕治理,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大力化解過剩產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加快實現市場出清。國資委決定中央企業要用兩年時間壓減10%左右的過剩產能,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345戶大中型僵尸企業的市場出清。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寶、武合并、債轉股重啟、東北特鋼破產重整,鋼鐵行業“抓優破劣”的去杠桿思路初步體現。2017年,破產通道能否打開將更加影響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效果。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表示,考慮到自上而下以行政手段大規模“去產能”的方式面臨執行上的困難,破產機制才是市場經濟體制中化解過剩產能最為重要的金融和法律途徑。

   “當前鋼鐵行業出現停產而不破產、破產而不退產的怪圈,好的企業活不好,差的企業死不掉。”業內人士指出,在鋼價堅挺之下,2017年“停產—復產”的拉鋸戰仍有可能出現,需依法將符合破產條件的企業納入破產程序,“絕不能讓落后產能擠占先進產能”。

   李新創提醒稱,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同時,亦不能忽視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鋼鐵強企,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如果5年后,化解過剩產能目標得以實現,但卻沒有形成一批世界一流的鋼鐵強企,那么化解過剩產能的作用、意義也就大打折扣。”